親愛的大家,
來這裡已經一星期了, 說不上已經習慣這裡的生活, 不過算是稍為適應了. 不知道為甚麼, 很容易餓, 所以吃很多, 大家不用擔心我不吃東西, 有時候有人煮了東西給大家吃, 有時候要自己煮, 為了省錢, 我都很少在外面買東西吃, 反正酒店這裡任何食材都是可以免費拿去用的, 所以有時候我都會自己煮意粉吃. 可能我回來的時候就會變胖了.
這裡算是一個小鄉郊, 巷子裡都種了葡萄樹, 檸檬樹, 橙樹, 媽媽一定會很喜歡這裡, 而且這裡到處都種滿很多很多花.
這裡早上太陽很大, 聽說週末會有42度,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很誇張. 今天到corfu town 逛一逛也會有一點點曬昏頭的感覺, 太陽帽和水是必備的, 而且就算我塗了防曬, 也己經曬黑了... 回來的時候我可能像個菲律賓妹一樣. 總之我會好好照顧和保護自己身體, 太熱我會留在室內.
工作了幾天, 我的工作時間是下午六點到凌晨兩點, 但其實沒有甚麼要做, 不過之後工作量會不會變多就不知道了.
這裡好像走到哪裡也會被藍藍的海包圍, 剛看到藍綠藍綠的海, 有一種加勒比海的感覺.
收到大家姐和三家姐的來信, 我知道大家都在鼓勵我, 所以我會加油的. 總之出門在外, 我會好好照顧自己, 你們不用擔心. 你們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雯雯
*
偶然找到這封七年多前寫給家人的電郵信件,當時我二十一歲,剛到希臘,突然我就明白自己現在的心情。然後把很多以前的照片都略略的看了一下,有很多很美好的回憶,很多很多很重要的人,才驚覺自己一直只能是個過客,無論當時如何叫人難忘,時間過去了就只是回憶了,身邊的人一直在轉換,回憶累積得多,感情便變得淡薄,分不清自己哪時情真,哪時妄語。留不住過去的人,也留不住回憶,因為其實沒有留下來的人是我。
2015-01-26
2015-01-19
我沒有想過我會那麼的不適應紐約的生活。一年前在葡萄牙駐場創作的時候,我就想過這問題,到底哪裡是我的城市,人又為甚麼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心愛的人去到遠方,到底追尋的是甚麼。這不是我頭一次離開澳門,可是這一次,牽掛特別多,不知道是不是安全感就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我覺得我現在更像是十八歲,不懂如何照顧自己,無知與慌張使得我精神緊崩,對一切的未知不覺得好奇反而想要避而遠之,只想靜靜待在自己的角落。零下的溫度和乾燥的天氣很迅速地把我弄病了,發燒兩天,臥病在床,幸好分別有兩位朋友剛好也在紐約,一個幫我買了些食材煮粥給我吃,另一個趕快幫我買了個增濕器,第一個週末就是如此辛酸地熬過去了。之後因為對遠方無比的想念,我每天都沉浸在失落的情緒裡。朋友幫我開了塔羅牌,準得嚇了我一跳,簡直把我現在的心情倒模般描繪出來。遠方的朋友替我打氣,但始終我要獨自面對孤獨,面對生活的大小事,挑床單我挑了大半天也挑不到合適的,還有很多生活用品還沒配置,不知道是因為人在外看錢特別大,還是物價的確貴,看到好多東西比了價以後就捨不得買。現在回想這十多天,我在頭兩天的確有興奮過,認識了一些來自歐洲的交換學生,去了 MoMa 看 Henri Matisse 的剪紙畫作,免費看了 Emma Stone 主演的 Broadway Show Cabaret。但生病之後我的心情變得愈來愈沉重。我知道紐約這城市實在有太多可以看的東西,但首先我必須調適好自己的心情。(今天煮烏冬還因為切洋蔥而切到手指...)
2015-01-08
hello new york
紐約你好。第一天,你送我的見面禮是零下十度的天氣和雪景。跑到遠遠的皇后區,第一間看過的房間租金每月550美金,這房租在紐約來說,可以算是無法再低,而且條件不錯,於是趕緊跟房東簽下半年租約。房間空間大,有屬於自己的小陽台,在一面牆有一個很大的窗戶,在另一面牆有另一個小窗戶,房東說,早上陽光會在大窗戶那邊灑進來,下午就從小窗戶灑進來。世事當然不會完美無缺。住處要走十分鐘左右才會到地鐵站,通勤上學的時間約一個多小時,嗯哼,而且房東夫妻是住在隔壁的房間,我們會共用廚房和大廳,怎麼突然我覺得自己是住在寄宿家庭。下午四點多天就開始黑了,五點已經全黑,去了找朋友。朋友會在紐約留兩個星期,我們在他下塌的酒店公寓共享外帶的晚餐。能在異地與家鄉的朋友相聚,在這種天氣下算是種莫大的慰藉。晚上九點多就道別回自己住處,人在他鄉不敢在入黑後於街上流連,外面又更冷了。
睡了一覺,在早上因暖氣過熱和外面響安的情況下,我在凌晨五點就扎醒了,來到第二天。我開始把所有的憂慮變成早餐,慢慢嚼吞,每個決定都似乎很重大,我選擇入住的出租房、選擇的學位、選擇離開 comfort zone 來到紐約。我只能活一次,怎麼會知道所做的決定是否最完美,但願紐約能使我每天活力充沛而不致於叫我懊悔。因為居住環境不一樣,很多生活習慣必須要有所適應,譬如說,我不能再以為我可以緩慢悠閒神遊般地過日子了。
紐約你好。第一天,你送我的見面禮是零下十度的天氣和雪景。跑到遠遠的皇后區,第一間看過的房間租金每月550美金,這房租在紐約來說,可以算是無法再低,而且條件不錯,於是趕緊跟房東簽下半年租約。房間空間大,有屬於自己的小陽台,在一面牆有一個很大的窗戶,在另一面牆有另一個小窗戶,房東說,早上陽光會在大窗戶那邊灑進來,下午就從小窗戶灑進來。世事當然不會完美無缺。住處要走十分鐘左右才會到地鐵站,通勤上學的時間約一個多小時,嗯哼,而且房東夫妻是住在隔壁的房間,我們會共用廚房和大廳,怎麼突然我覺得自己是住在寄宿家庭。下午四點多天就開始黑了,五點已經全黑,去了找朋友。朋友會在紐約留兩個星期,我們在他下塌的酒店公寓共享外帶的晚餐。能在異地與家鄉的朋友相聚,在這種天氣下算是種莫大的慰藉。晚上九點多就道別回自己住處,人在他鄉不敢在入黑後於街上流連,外面又更冷了。
睡了一覺,在早上因暖氣過熱和外面響安的情況下,我在凌晨五點就扎醒了,來到第二天。我開始把所有的憂慮變成早餐,慢慢嚼吞,每個決定都似乎很重大,我選擇入住的出租房、選擇的學位、選擇離開 comfort zone 來到紐約。我只能活一次,怎麼會知道所做的決定是否最完美,但願紐約能使我每天活力充沛而不致於叫我懊悔。因為居住環境不一樣,很多生活習慣必須要有所適應,譬如說,我不能再以為我可以緩慢悠閒神遊般地過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