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中的澳門
像個海市蜃樓
一切都是假像
卻又
如此熟悉
澳門總是這樣濕答答
起霧的車窗
三月的最後一天
海洋性副熱帶季風氣候
剛下飛機的我們被送往指定的隔離酒店
途經金碧輝煌的酒店和旁邊的施工地盤
安插在路氹金光大道的矮身椰樹也成了一道風景
Google translate:
Macau in the mist
Like a mirage
Everything is an illusion
Yet again
So familiar
Macau is always so humid
Foggy car window
The last day of March
Oceanic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We just got off the plane and were taken to the designated quarantine hotel
Pass through the splendid hotels and the next construction site
The short palm tree planted in Cotai Strip also became a scenery
like no other lover
2020-04-01
2020-01-24
2019-02-16
要忙的事情有很多,自己的展覽是其中之一,離展覽開幕還有10天,目前還在馬不停蹄處理各種細節。久別重逢的朋友看到我都會問一句:「回來澳門了?」我只是面帶微笑回道:「我目前在澳門。」我一直是那個離開又回來的人。如滾石般,不停轉換場景,在我身邊的人事物也不停轉換,有累積也有消耗,人能裝載的事物總有限度。我在這處與他方之間,我並不可能於此地久留,又無法於異地長居,我只有這一刻的停留,然後又再揮一揮衣袖。收集沿路上不停改變的風景。那些風景,最終變成模糊的記憶。
去年接到 Alice 做展覽的邀請的時候,我還在紐約,也正計劃著去向,書已經讀完,大概可以回到澳門做一個展覽,當做總結,相對應2014年前往紐約之前的那個首次個展《活在明日的回憶裡》。五年後的今天,《閒下來的雙手淪為惡魔的玩物》這句中世紀的英文諺語成為了是次展覽的名稱,「遊手好閑」的我其實想表達些甚麼呢?
因為這次展覽,做了一些訪問,可惜的事,愈是說自己最在乎的事情,愈是不好說清楚。也許我要說的,和我沒有說的,都在我的畫裡了。
謝謝 Alice Kok 的邀請和策展人序,也謝謝好友 Wenghang Chan 陳穎衡 和另一半 Benjamin Hodges 為我撰文,他們對我的了解,可以說是把我敏感易碎的心思都瞭如指掌,對我個人和我的作品都作出了細膩的描寫,彌補了我難以啟齒的種種含糊其詞,讓觀者比較容易明白我的想法。
去年接到 Alice 做展覽的邀請的時候,我還在紐約,也正計劃著去向,書已經讀完,大概可以回到澳門做一個展覽,當做總結,相對應2014年前往紐約之前的那個首次個展《活在明日的回憶裡》。五年後的今天,《閒下來的雙手淪為惡魔的玩物》這句中世紀的英文諺語成為了是次展覽的名稱,「遊手好閑」的我其實想表達些甚麼呢?
因為這次展覽,做了一些訪問,可惜的事,愈是說自己最在乎的事情,愈是不好說清楚。也許我要說的,和我沒有說的,都在我的畫裡了。
謝謝 Alice Kok 的邀請和策展人序,也謝謝好友 Wenghang Chan 陳穎衡 和另一半 Benjamin Hodges 為我撰文,他們對我的了解,可以說是把我敏感易碎的心思都瞭如指掌,對我個人和我的作品都作出了細膩的描寫,彌補了我難以啟齒的種種含糊其詞,讓觀者比較容易明白我的想法。
2019-02-09
2019-01-29
2018-12-31
Subscribe to:
Posts (Atom)